品牌视窗

施耐德电气丁晓红:以信心铸未来工业,共赴山花烂漫时

[来源:未知][作者:gaoxiang][责编:gaoxiang]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经受住料峭寒风考验的中国工业,迎来了舒活筋骨、抖擞精神的一个新回合。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与此同时,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幅。且行且看,吹面不寒的产业春风已不再遥远。

更重要的是,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已经悄悄地在回暖的产业土壤上生根发芽。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不约而同地提出,2024年将锚定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强劲新动能。可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已经为新一轮转型升级拉开帷幕。

在这个“信心比金子更珍贵”的关键时刻,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我们正在做些什么?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丁晓红

作为拥有188年历史积淀的跨国企业,施耐德电气不仅对中国当前的产业新变革充满信心,更期待将我们的知识与能力,转化成提振全行业信心的力量之源。未来工业对“创新”的呼唤,正是施耐德电气鼎力支持中国工业转型最为精准、切实的发力点。

前沿技术的应用,为企业铺就创新路径

前沿技术在自动化的应用,无疑是未来工业创新的关键核心。

今天,数字孪生、人工智能(AI)、5G等前沿创新技术已经成为了打造工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通过搭载前沿技术的软件应用可以为企业铺就创新途径,有效提升工业管理及企业数据的透明度,实现效率、成本和可持续性的持续优化。

依托以软件为中心的自动化架构,这些前沿技术得以帮助企业孕育出完整、全面、透明的数字化分身,为企业打开运营发展的“全知视角”,极大提升了生产运营效率,也强化了供应链的韧性和可靠性,不仅大大提升了生存能力,还为企业提供了“系统性”赋能。例如,以数字孪生为基础的工业元宇宙,能够创建物理实体的数字虚拟双胞胎,再基于数据来模拟、验证、预测、控制物理实体全生命周期的运行。该技术可应用于虚拟工厂与产线建设、产品设计、制造工艺优化、机器设备管理和运营管理等多个场景,从而帮助企业打造绿色智能工厂。

以软件为中心的自动化系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灵活性。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以软件为中心,在提高性能的同时支持远程操作和服务。目前,施耐德电气就正在通过EcoStruxure平台与架构上的强大的创新软件组合,以及旗下AVEVA工业软件的应用与解决方案,为用户构建工业数字孪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高效运营,并帮助企业探索从设计、建造、到运营与维护全生命周期的优化潜力,不断提升生产力与效率,使工业自动化领域“软硬兼施”的价值得以充分展现。

AI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让机器像人类一样具备智能思维,处理复杂的生产过程和决策。借力AI技术,企业可深入挖掘大数据价值,从质量与产量预测、预测性维护以及人机协作等维度实现高度智能的工业自动化,进而提高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为制造业注入更多创新动力。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工业制造的各个环节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以AI技术在人机协同方面的应用为例,制造业经常需要处理大量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实时数据流和与上下文数据源的集成对于及时有效地响应事件至关重要。通过人机协同,生成式AI技术,尤其是大语言模型可以重新定义操作人员与系统和文件的交互方式,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具体体现在,大语言模型可以为PLC等工业控制系统生成代码;可以为工业自动化系统创建自然语言接口,操作员只需要使用人类语言,就可以与这些系统进行交互;在大型工业项目中,还可以借助大语言模型对各方需求和资料进行快速梳理,加快整个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开发进程。

再以质量控制为例,AI技术可以与视觉识别系统、传感器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对产品的智能检测和质量控制。一个现实的例子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构建的基于AI技术的工业视觉质量检测解决方案,已经在施耐德电气中国15家工厂上线,实现了零漏检率。

此外,5G是驱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是5G规模化应用的主阵地。随着5G不断扎根工业领域,5G网络开始向与工厂控制层面的OT网络深度融合方向拓展,以提高生产过程的柔性和透明性——通过5G在工厂的全覆盖,最终助力制造业提质、降本、增效。如今,5G技术在不断演进中融合边缘计算,为绿色智能制造工厂带来高带宽、低时延,以及时延确定性的能力,可支持柔性生产场景下OT网络通信的无线化诉求,能使各类工业生产设备进行扁平化通信,使未来云、边、端更加扁平化,现场设备也更加智能化,从而更好地利用云端和边缘端的算力,使得产线的开放性更高,成本更低,用户的选择也更多。作为5G工业应用的积极践行者,施耐德电气期待将自身的成功经验分享给更多工业企业,与业界共同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共享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

以开放打破壁垒,孕育更广阔的创新机遇

在前沿技术不断为创新做好铺垫的今天,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成为了打破壁垒、孕育更多创新机会的必要前提。

在新时代的需求面前,此前缺乏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专有自动化系统、单一厂商软硬件深度捆绑的传统模式已经疲态尽显,甚至成为了阻碍企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桎梏。要想进一步解锁创新的可能性,势必要打破原有的技术融合壁垒,让前沿技术在全环节、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得到充分的整合和利用,从而真正实现IT与OT的深度融合。

今天的制造业日益呼唤高柔性、高韧性的生产运营模式,对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软硬件整合的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系统的互联互通意味着大数据实时、顺畅的流通和调用,可保障企业对自身状态全面、精准的感知能力,以及应对需求变化的敏捷反应;灵活强大的软件能力和高性能硬件基础的深度整合,则确保了整个生产系统的柔性和可塑性,让产品换型、混线生产以及工艺流程的快速调整成为可能。

因此,施耐德电气一直致力于在各个层面,为开放的自动化世界打造基石,并不遗余力地提倡“开放自动化”这一贯穿未来工业各个环节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在施耐德电气开创的以软件为中心的全新工业自动化系统——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一平台打破了原有系统限制,采用了开放的“即插即用”自动化软件组件方式,并在过去数年间持续更新,以逐步丰富其功能和行业库。同时,以软件为中心的自动化,也使得软件无需再与硬件高度绑定,让OT与IT系统实现经济高效、简单的互操作性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带来创造力和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

这,正是施耐德电气畅想的以开放自动化打破创新壁垒、提振业界信心的动人图景。

创新意在长远,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

工业领域的创新,本质上服务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和持续改善。我们看到,气候变化已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并不断向经济社会系统蔓延渗透。工业是全球碳排放最大的领域,3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于工业,其中直接碳排放量占6%,间接碳排放量占24%。对于今天的工业伙伴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正变得越来越迫切,其重要性也在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中愈加凸显。工业领域的创新不仅仅要着眼于当下的经营目标,还需要为未来的可持续挑战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

事实上,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组织机构提升敏捷性和创新性的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工业软件、自动化系统和能源管理缺一不可。借助工业软件,可以实现工艺流程的优化和能源效率的提升;而在自动化系统的助力下,优化流程、能源和资源利用都将有的放矢;能源的精准管理、优化和脱碳,则将创造可观的生态效益。实践证明,通过能源与自动化的融合,将工艺性能和电能消耗进行整合管理,企业的资本支出将减少20%、碳足迹减少7%~12%,同时盈利能力增加3%。

最后,企业不仅要自身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要与整个供应链生态系统协作。据测算,供应链的平均碳排放水平是企业直接排放的5倍以上,不容忽视。我们需要依托先进的创新技术共同挖掘减碳机会,让我们的供应链更可持续、更具韧性,加速推进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以信心铸未来,共赴山花烂漫时

展望前路,发展新质生产力、迈向未来工业的大潮已然势不可当。在这条意义非凡的新赛道上,已经迈出了一个个扎实的脚印,为描绘中国未来工业蓝图布下稳健开局。

更重要的,是由信心和机遇凝聚出的全行业共识。在这一层面,施耐德电气希望真正以创新为驱动,通过前沿技术、开放生态,更好地为整个工业的可持续未来进行赋能。为此,我们将坚持以软件为中心的开放自动化理念和一系列前沿技术,携手全行业的用户和合作伙伴,一同浇灌培育未来工业似锦繁花的片片沃土。

让我们共同奔赴,携手共创,早日拥抱互惠共赢、百业俱兴的山花烂漫之时。

 
相关阅读
最热新闻最新新闻
1东易日盛2021年度报告:盈利能力稳健,头部优势延
2施耐德电气: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插上“双翼”
3赵长鹏:数字藏品市场方兴未艾 币安将更专注于为
4施耐德电气蝉联Gartner 2021年欧洲供应链榜首
5东易日盛超放心的品质质量,超放心的交付验收!
6“农发福地实业”成功入围《国货好物》栏目评选
7施耐德电气张琰琰:企业可持续发展应“以人为本”
8领克汽车柏林体验店正式开业
9VIK完成全球业务整合,品牌盛典发布最新战略布局
10赴一场冰雪之约,燃一次激情之旅,2022北京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