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视窗

互利共赢破解校企合作“落地难”痼疾——解析施耐德电气职教产教融合成功之路

[来源:未知][作者:未知][责编:admin]

职业教育,无疑是近些年最火热的教育领域。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类型定位获得认可、发展方向愈发清晰、法律法规更新出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中办、国办刚刚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职业教育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解读这份文件时如是强调。

可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定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关键词之一它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更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但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始终是制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痼疾,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霍丽娟认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领域最关键也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产业、企业与学校之间如何深度融合,是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时代之问。专家指出,“造成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而不作’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做到让职业教育各个参与方享受到切实红利。”为破解这一难题,作为“产”一方的代表企业,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通过多年探索,在其开展的各个职业教育项目中切实立足于企业、学校、学生互利共赢的理念,依托“企业角色前置”“因校而异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更好就业”三项基本要素开展全方位探索,为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一:“企业前置”——发挥企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能动作用

校企合作,难点在哪?有专家分析称:“企业参与的成本与效益较难平衡,常常影响合作意愿。企业深度参与的订单培养、学徒制培养学生,在入职后的稳定性常常与企业前期投入不成正比,企业压力较大。一些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等方面,与企业实际需求缺乏有效对接,提供的人才和技术服务还有不小差距。这导致院校办学水平、服务能力与企业发展匹配度不高,使得合作缺乏长效支撑。”

事实上,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并提出,要明确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

为此,施耐德电气将“企业前置”作为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破解校企合作落地难题的关键举措。施耐德电气副总裁、公司事务及可持续发展中国区负责人王洁认为,校企深度合作,需要企业在人才培养的更早阶段介入,参与推进基于校企合作实质内涵的教学改革,完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标任务。在企业前置过程中,使校企双方更早、更充分地挖掘到共赢点,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保证校企双方均能获益。

与职业院校携手改革课程体系,是施耐德电气发挥“企业前置”功能的先手棋。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许屾介绍,施耐德电气通过召开研讨会等方式,帮助职业院校重新规划课程体系,重构核心课程内容,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前沿元素引入教学内容。由于企业对国家战略、产业变革、技术升级具有天然敏感性,企业前置合作能够促使学校不断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等新课程,淘汰部分传统老旧课程,促使行业前沿技术、标准、规范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持续更新,保证专业办学活力,紧随技术发展动态。经过企业前置改革后的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因此课程内容更加接近实际,学生学完后在工作中也更容易上手。

施耐德电气为学生提供最新实验设备及专业辅导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是施耐德电气合作学校之一。学校电子与电气系系主任刘海波表示,“通过施耐德电气前置介入,我们会把一部分专业课程由传统的理论教学改为集中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占比大大增加。如原来电气专业供配电方向专业课集中实践教学学时是158个学时,在施耐德电气参与之后,我们集中实践教学学时增加至224个,提高近50%,更加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育。”

好处不止于此。在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制定时,施耐德电气还将人才需求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促使职业院校及时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有利于培养更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还会进一步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更好适配企业需求,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企业社会竞争力,甚至能进一步扩大企业品牌效应。

“可以说,将企业角色前置,是实现校企双赢的必选项,不仅能够更好激发合作双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因良性循环而能走得更远。”王洁强调。

关键词二:“量身定制”——企业与院校联合开发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每一家企业都有其文化特色与专长领域,每一所学校也都有差异化的办学理念与专业偏向。如何推动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发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对接双方需求,是校企深度合作亟待思考的核心问题。”刘海波对此有着深入思考。

“量身定制”,是施耐德电气给出的答案。

绿色、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施耐德电气的企业文化内核,也是其参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据了解,自2022年3月起,教育部正式启动中法产教融合项目——“法国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 该项目在教育部国际司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施耐德电气牵头,聚焦绿色能源管理、智慧楼宇、绿色制造三大方向,在全国遴选38所应用技术型大学、职业本科院校等建设单位,结合学校优势专业和区域产业结构共建“产教融合应用中心”。

基于学校特点与差异化需求,施耐德电气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携手,与学校共同制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师培训,力图做到“一校一案”,配合学校专业特色,将当地职业院校与施耐德电气专业优势结合,发展有特色、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中法能效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心落地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比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施耐德电气从2019年起开展深度合作,面向首都“智慧、宜居”国际大都市发展方向,聚焦绿色能源管理、智慧楼宇等,结合施耐德电气的技术与产品,共建智能化应用场景学习平台,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以及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建成首个中法能效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心,还于2021年入选工信部第三批中法合作工业示范项目,成为中法两国职业教育领域合作典范,引领全国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发展。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也与施耐德电气展开了合作,聚焦绿色能源管理和绿色制造。学校党委书记蔡玉波表示:“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融合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价值链,将国际顶尖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元素引入课堂,同时促使行业前沿技术、标准、规范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持续更新,保证专业办学活力。项目紧随国际国内技术发展动态,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在智能输配电领域打造国内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促进学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施耐德电气与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气与新能源工程系的合作,则更加侧重于绿色能源的使用和管理,该校希望通过合作,实现其由传统供配电向智能供配电的升级改造,同时传承学校办学特色,提升专业内涵,努力为人才培养提供师资、教学资源、教学条件等方面支撑。

“有针对性的校企合作,做到‘一校一案’,真正匹配双方发展需求,是校企共赢互利的基本依托。”许屾对此深有体悟。

关键词三:“拓宽出口”——以学生为本促发展与就业

合作质量高不高,谁说了算?不是学校,也不是企业,而是学生!他们的发展前景好不好,才是硬标准。

有专家指出,“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和路径,是撬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杠杆和支点。”王洁也认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既要为广大青年学习就业提供新的选择,又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施耐德电气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通过企业前置、深度融合等方式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促进办学质量提升,从而有效拓宽学生发展与就业渠道。

在实践中,施耐德电气曾连续多年举办“施耐德电气杯”全国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广阔发展平台。一位参加大赛的选手曾感慨:“与施耐德电气的合作,能让我们接触最先进的设备、科技、知识。有几十个同学去了武汉、上海的施耐德电气工厂工作,现在有的已经是施耐德电气工厂的技术员了。”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刘存香也表示,“学校引入施耐德电气项目后,推动智能供配电技术课程与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实现课赛融合,学生获得智能供配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等多个全国性技能竞赛一等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施耐德电气承办2019年电气装置应用技术赛

除了在大赛中锻炼,施耐德电气还在其线上专业学习平台施耐德电气研修院专门设置了“产教融合”学习分院,提供“绿色制造实训设备”“绿色能源管理及智能配电”两大课程体系,让学生能持续不断地获得贯穿从理论基础到产品应用的最新知识,获得具有实操性的指导。

锻造学生过硬的技术技能,才是校企双方的良苦用心所在。通过深度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充分提升。今天遍布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与施耐德电气合作所培养的新型技术应用人才,都有望成为校企合作不可或缺的环节,成为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术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这样的愿景也有数据支撑。截至2022年,施耐德电气已与全国93所职业院校展开了深入合作,为878位教师提供了培训,受益学生89443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刘兰明表示:“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培养模式,保障了学生学到的前沿技术,能充分适应市场与岗位需求。近三年以来,我校就业率实现并保持在98%的高位。”

目前,公司还会坚持一项原则——由院校推荐优秀学生赴施耐德电气及上下游企业实习,符合企业要求可考虑推荐就业。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施耐德电气认为,破解校企合作落地难的问题,应该致力于把企业搬进职业院校、让职业院校走进企业,推动职业院校育才和企业用人的精准匹配,让职业院校和企业真正做到“两头热”和“真融合”。通过合作,职业院校得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资源,企业也获得技能人才供给。在延伸校企合作的深度与范围上做好文章,打通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有效对接。

作为国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施耐德电气发挥自身的优势,深度参与到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环节,带来了前沿的理念和技术。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号召作用,由点及面,服务中国电气行业的人才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也是领域企业主动发挥社会责任的表现,为业界做出了“示范”,这一点对于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要。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刘云波副教授对此进行了评价。

可以说,为深入参与职业教育,施耐德电气企业坚持互利共赢,探索企业作用前置,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整体规划,从企业视角与职业院校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开发培养内容、搭建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并评价合作效果;尽可能给予学生锻炼应用能力、接触核心工作的机会,为提高企业效率储备人才,进而推动产业发展等经验,都为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了“施耐德电气样本”。


相关阅读
最热新闻最新新闻
1东易日盛2021年度报告:盈利能力稳健,头部优势延
2赵长鹏:数字藏品市场方兴未艾 币安将更专注于为
3施耐德电气蝉联Gartner 2021年欧洲供应链榜首
4东易日盛超放心的品质质量,超放心的交付验收!
5“农发福地实业”成功入围《国货好物》栏目评选
6施耐德电气张琰琰:企业可持续发展应“以人为本”
7领克汽车柏林体验店正式开业
8赴一场冰雪之约,燃一次激情之旅,2022北京冬奥会
9全面且成熟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让荣科科技领跑市
10全聚德打通新渠道,发展新历史